1. 海底撈火鍋天花板緣何走下神壇?“高光時刻”何日再現?

            2022-09-02 22:19:45

            一提到火鍋,很多人都會聯想到天花板級別的“大咖”——海底撈,甚至以吃一頓海底撈為奢侈的享受。然而,當海底撈業績下滑,上半年凈虧損2.25億的消息一出,在為其扼腕嘆息的同時,又讓人陷入深思:曾經的火鍋天花板,為何會走下神壇?海底撈是否還會迎來高光時刻?

            曾經的財富傳奇,處處都有高光時刻

            在過去的很多年里,海底撈一度成為了火鍋界的中流砥柱,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創造了令人贊嘆的財富傳奇。

            海底撈于1994年創立之后就一路突飛猛進,后來在全國多個城市都有其直營店,大型現代化物流配送基地、原料生產基地更是成為海底撈不斷發展壯大的“左膀右臂”。2018年,海底撈在港交所上市;2020年,位列“2019年中國餐飲企業百強”第3位;2021年,入選艾媒金榜發布的《2021年上半年中國火鍋品牌排行Top15》,排名第一。

            可見,海底撈曾經擁有著十分輝煌的業績,即使大街小巷出現了大大小小的火鍋品牌,而它的“大咖”地位也是無法撼動的,以前的海底撈可謂是“高光無限”。

            海底撈的漸行漸遠,都是疫情惹的禍?

            8月14日,海底撈發布2022年上半年的營收數據,預計上半年凈虧損2.25億元至2.97億元。早在2020年,海底撈的營業收入就有所下降,當年的凈利潤為3.093億元,同比下降86.8%,并于2021年11月決定逐步關停300家海底撈門店。對于這樣的狀況,有人認為全都是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造成了強大沖擊,真的只是這個原因?

            毋庸置疑,四處蔓延的疫情的確給餐飲業帶來了重創。消費者很少外出就餐,小吃快餐、燒烤火鍋門可羅雀,關門歇業倒閉的不在少數,服務人員由此失業……

            可就是在這樣的風口浪尖上,海底撈竟然反其道而行之——大量開新店!2020年6月,海底撈創始人張勇表示:“疫情將在3個月內結束”,而后在2020年、2021年陸續新開了544家和421家門店。結果在2021年的虧損金額高達41.63億元,這個數字相當于海底撈上市3年的總利潤。由此可知,海底撈的虧損,疫情是導火索,門店擴張是“幫兇”。

            “吃服務”的消費者變了,運營模式還在“濤聲依舊”?

            有些網友談到:“其實海底撈和別的火鍋并沒有太大的差別,只是服務好而已”。一頓火鍋吃下來,完全不用自己倒水;水果拼盤免費續、檸檬水免費續;生日表演、美甲服務花樣百出……正是因為“服務好”,無數人被海底撈圈了粉。

            然而,曾經以“吃服務”為享受的消費者變了,當今的年輕人吃火鍋聚會圖的是輕松自由,而不是被服務所打擾。同時,人們的消費理念也在發生著變化,吃頓飯會考慮它的經濟價值,會看它是否值得,人們更為注重的是理性消費,而非盲目跟風。

            有人可能會問:“如今的海底撈還會再現昔日輝煌嗎?”,答案是未知的。在市場環境風云變幻的今天,誰又能百分百地預知未來之事?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海底撈如果想在火鍋界成為“常青樹”,那么就需要做到與時俱進,立足當下局勢不斷調整發展戰略,期待高光時刻的再現。

             

             

             

             

            海底撈上半年凈虧損2.25億,火鍋天花板緣何走下神壇?“高光時刻”何日再現?

             

            一提到火鍋,很多人都會聯想到天花板級別的“大咖”——海底撈,甚至以吃一頓海底撈為奢侈的享受。然而,當海底撈業績下滑,上半年凈虧損2.25億的消息一出,在為其扼腕嘆息的同時,又讓人陷入深思:曾經的火鍋天花板,為何會走下神壇?海底撈是否還會迎來高光時刻?

            曾經的財富傳奇,處處都有高光時刻

            在過去的很多年里,海底撈一度成為了火鍋界的中流砥柱,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創造了令人贊嘆的財富傳奇。

            海底撈于1994年創立之后就一路突飛猛進,后來在全國多個城市都有其直營店,大型現代化物流配送基地、原料生產基地更是成為海底撈不斷發展壯大的“左膀右臂”。2018年,海底撈在港交所上市;2020年,位列“2019年中國餐飲企業百強”第3位;2021年,入選艾媒金榜發布的《2021年上半年中國火鍋品牌排行Top15》,排名第一。

            可見,海底撈曾經擁有著十分輝煌的業績,即使大街小巷出現了大大小小的火鍋品牌,而它的“大咖”地位也是無法撼動的,以前的海底撈可謂是“高光無限”。

            海底撈的漸行漸遠,都是疫情惹的禍?

            8月14日,海底撈發布2022年上半年的營收數據,預計上半年凈虧損2.25億元至2.97億元。早在2020年,海底撈的營業收入就有所下降,當年的凈利潤為3.093億元,同比下降86.8%,并于2021年11月決定逐步關停300家海底撈門店。對于這樣的狀況,有人認為全都是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造成了強大沖擊,真的只是這個原因?

            毋庸置疑,四處蔓延的疫情的確給餐飲業帶來了重創。消費者很少外出就餐,小吃快餐、燒烤火鍋門可羅雀,關門歇業倒閉的不在少數,服務人員由此失業……

            可就是在這樣的風口浪尖上,海底撈竟然反其道而行之——大量開新店!2020年6月,海底撈創始人張勇表示:“疫情將在3個月內結束”,而后在2020年、2021年陸續新開了544家和421家門店。結果在2021年的虧損金額高達41.63億元,這個數字相當于海底撈上市3年的總利潤。由此可知,海底撈的虧損,疫情是導火索,門店擴張是“幫兇”。

            “吃服務”的消費者變了,運營模式還在“濤聲依舊”?

            有些網友談到:“其實海底撈和別的火鍋并沒有太大的差別,只是服務好而已”。一頓火鍋吃下來,完全不用自己倒水;水果拼盤免費續、檸檬水免費續;生日表演、美甲服務花樣百出……正是因為“服務好”,無數人被海底撈圈了粉。

            然而,曾經以“吃服務”為享受的消費者變了,當今的年輕人吃火鍋聚會圖的是輕松自由,而不是被服務所打擾。同時,人們的消費理念也在發生著變化,吃頓飯會考慮它的經濟價值,會看它是否值得,人們更為注重的是理性消費,而非盲目跟風。

            有人可能會問:“如今的海底撈還會再現昔日輝煌嗎?”,答案是未知的。在市場環境風云變幻的今天,誰又能百分百地預知未來之事?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海底撈如果想在火鍋界成為“常青樹”,那么就需要做到與時俱進,立足當下局勢不斷調整發展戰略,期待高光時刻的再現。


            閱讀(0) 收藏(0) 轉載(0) 舉報/Report
            相關閱讀

            新浪BLOG意見反饋留言板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產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

            亚洲毛片不卡AV在线播放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