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美聯儲購美債,推動美債利率上升
(2023-02-11 15:56:01)讓美聯儲購美債,推動美債利率上升
2018年以來,美國為遏制中國發展,先是開打貿易戰、科技戰,接著打了輿論戰、生物戰,都沒有取勝。貿易戰影響有限,只影響到2019年和2020年。2018年當年,中國對美貿易是增長的,2017年出口美國4297.58億美元,貿易戰開打,當年為4784.23億美元,增長了11.32%。2019年下滑到4185.09億美元,比2017年略低,2020年又增長到4518.13億美元,有所增長,但仍然比2018年低??墒?span>2021年,中國出口美國產品達到5761.14億美元,大幅度增長,還創新高了。順差也是,2018年為3233.27億,2019年和2020年比它低點,2021年就增長到3965.83億,去年更是達到4041.39億。
貿易戰開打的結果,美國對中國產品更加依賴。
科技戰打的結果一樣,盡管華為壓力頗大,但是去年華為的收入是略有增長的。如果今年美國不加碼的話,華為今年就會恢復中速增長?,F在加碼了,可能情況會復雜一點。但是,華為每年投入1400億搞研發,這使得華為完全可以挺住。
輿論戰、生物戰都沒什么成效,因此美國就開始要祭起群狼戰術。
但如果搞群狼戰術,有兩個因素,影響很大。一是歐洲當時在談北約腦死亡,在談組建歐洲軍隊,歐洲的一體化進程在穩步但比較緩慢地推進。二是歐亞一體化也在整合,主要是歐盟與俄羅斯的關系,以及與中國的關系都不錯。德國為代表的歐洲用著俄國低價優質的能源,然后有中國的市場支撐,這使得德法有底氣搞一體化。在那個時候,歐洲沒必要跟隨美國搞中國,可能性不是很大。
于是美國開始挑事情了。他先挑起俄德沖突,制造俄德分裂,間離歐洲和俄國的關系,目前這一步他走成了,而且比較徹底。
2014年烏克蘭顏色革命后,普京立馬進兵克里米亞。那個時候烏克蘭連打東烏的民兵都打不贏,為了給烏克蘭贏得時間,美歐主持簽訂了明斯克協議,然后扶持了烏克蘭8年。到要挑事了,美國順手就抄起了烏克蘭這碼子事,通過美國人自己控制的烏克蘭軍隊進攻烏東地區,釋放要大規模屠殺烏東地區俄羅斯人的信息,逼迫俄羅斯進攻烏克蘭,戰火就此燃起。
這場戰爭一挑起,美國順勢就扯起了價值觀的大旗,歐洲就圍攏在美國的身邊,然后大家一起制裁俄羅斯。然后去年9月26日,美國又主持炸掉了北溪一號、二號天然氣管道,徹底切斷了德法對俄國天然氣的念想,切斷歐洲和俄國能源和經濟的聯系,雙方開始切割開來(前期我們的判斷應驗了,美國人自己曝料)。然后又通過鼓勵各國援烏,通過一系列眼花繚亂的表態和操作,導致德國最終同意援助烏克蘭豹2主戰坦克。這種型號的坦克一援助后,德國最終就在軍事上同俄國走上了相反的道路,兩國徹底分道揚鑣,成為了生死對手。俄同德國成為對手,同歐盟各國也就成為了對手。
歐洲被徹底綁上了美國的戰車,美國成功讓俄歐關系成為敵手的關系。
現在美國在回頭組織亞太北約,擠壓甚至逼迫中國的生存空間,同時通過歐洲各國議會挑動兩個:一是新疆問題,二是臺灣問題。美國以莫須有的污名,以新疆來挑事,挑動的正是價值觀,這是美國豎起來的大旗,是針對中國的反中大旗。未來他們將以自由灣灣為旗,組織西方世界來挑事,挑動中歐對立。針對中國的群狼戰術,美國正在實施之中(在此建議中國應組織隊伍編寫揭露美國從五月花號以來對美洲和全世界人權的全方位侵害,包括現在對世界人權侵害的罪行,編寫這方面的東東,再以各種形式向全球宣傳)。
在中國和歐洲各國之間挑事,背后的人自然是美國,但站出來挑事的人是歐洲各國議員和各種組織等。當然,也包括日本、韓國、澳洲,還有南亞和東南亞。相對來說,南亞和東南亞可能要好不少。
對俄國來說,戰爭取決于烏克蘭的支撐時間,一者費用,二者兵力。烏克蘭支撐時間越久,戰爭拖得越久。俄烏戰爭越久,美國和歐洲越將被拖住。今年的費用在去年已經批了,因此如果明年俄烏戰爭持續,美國的支持費用就不太好批了。而兵力一塊,烏克蘭今年的兵力支撐應該會碰到比較大的問題。如果撐得過冬天,春雨一來,就能把戰爭拖后,撐不過冬天的話,打幾個殲滅戰就麻煩了。從整體上看,春天來臨之前,俄不可能全面解決問題,局部可以達成目標,但難以全面達成目標。所以我對烏克蘭的希望是先拖到雨季。
對歐洲來說,去年美國抽了歐洲資金的血,還吸引了大批歐洲企業投資美國,歐洲工業明顯受損,加上賣軍火,賣天然氣和石油,還匯率收割,美國去年在歐洲是政治、經濟、軍事三豐收。但美國炸天然氣管道這事做得太絕(要斷了俄歐的聯系,不得不絕),又哄騙德國支援了豹2坦克,這種近乎綁架式的搞法,歐洲在安全靠美國時,沒有辦法,但流浪飛艇將美國本土安全謊言戳穿,因此,德國就開始進行自我的軍事整合,先是軍費增加1000億歐元,再是和荷蘭進行軍隊整合,顯然德國是要安全靠自己了。但未來是否還會被美國綁架上對抗中國的戰車,變數很大,還得繼續博弈。從大面上看,對美國有利。因為歐洲被美國滲透得太厲害了,有太多他們的人,想防防不住,想挑事,找個理由就可以挑。關鍵是他們要能騰得出手來(所以俄烏戰爭要盡量拖后)。
美國打下中國民用飛艇了,麥卡錫如果去灣灣,中國是不是可以選擇逼停他到廈門落地?美國做得出初一,中國就可以做十五。在這個地方,對美國決不能慫,得斗爭。
當然,現在麥卡錫不會去。那是因為耶倫要來中國,目的很清楚,銷售美債。
今年美債發行量應該有45000億到55000億美元。其中估計20000億美元到30000億美元是發新還舊。就是舊債到期了,付息不還本,用新債替換。美國國債超過315473億美元,2萬億美元到期的話是低估,平均久期接近16年,特別是美債的高峰在08年以后,所以正常情況下,以新換舊數量大致在2萬億美元到3萬億美元之間。另外去年發新債近1.4萬億美元,今年衰退財政收入少3000億美元,加上1萬億美元利息要多付,打個折,8000億是有的,因此美國今年要新發行國債25000億。加上以新換舊,全部額度在45000億到55000億美元。
能夠消化的只有美國國內機構、美聯儲、國際投資機構、各國央行?,F在美聯儲要縮表,舊債多半是收回本息,不再續期,新債不會參與購買。美聯儲是大頭,它如果這樣操作,美債銷售壓力山大。各國政府的美債,自從美國凍結俄羅斯3000億美元之后,各國從總體上以減持為主,很多央行都在拋美債。在此情況下,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只會加息發國債,打的名號是為抗通脹,實際是為銷售美債。同時他們加息又不敢加多,因為利率越高,美聯儲將來發債和付息的壓力越大,財政壓力越大。因此今年底,美國國債和州政府債將超過41萬億,比去年預期的要高出1萬多億美元。
所以中國正確的應對應該是,繼續拋美債,亦不要再輕易答應購買美債了,而選擇推高美國國債特別是10年期國債收益率。這樣逼美國提高利率,如果提高利率仍然賣不掉國債,美聯儲就得全額吃下,這就相當于美國轉頭放水(縮表任務沒完成,就再度QE了),美國貨幣政策轉向,美國加息也等于白加。這種情況下,美國經濟就進入長期滯漲。
拋美債以后,多多儲備黃金,推動中國的全球貿易以人民幣結算和支付,以黃金作為人民幣支付的強大后盾。
加息對美國經濟形成打擊,特別是對非金融企業來說,包括銀行貸款和債券融資,美國企業財務成本抬升,競爭力下降。加息對股指形成打擊,因為市場平均的合理估值是利率的倒數。一旦美股大動蕩,美國消費是會出大問題的。加息還會打擊美國房地產市場,上一波就是房地產出問題,這里房地產交易若下降太大,對經濟的影響就會不小,而且鬧不好就可能給金融市場制造動蕩。加息更會推動美國國債快速上升。像今年這個搞法,只要三四年,美國國債就會超過40萬億,債務利息就會壓得美國抬不起頭,給美國財政無比巨大的壓力。
如果中國一定要購買,一者可以少點;再者要看美國拿什么來換(比如在中國持有今年新增的美債的期限內,美國取消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打壓等),而且要不見兔子不撒鷹。
當然,推動美債利率上升,可能對有些國家有影響,致使有些國家的金融市場動蕩。但中國不會有大問題,盡管有些短期資金有可能選擇外流,但我們的外儲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