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監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西周四(昭王至幽王)

標簽:
晉中平遙古城信陽浉河公園申伯樓三門峽虢國博物館 |
分類: 第八輪 |
山西晉中
(2000. 03)
提兵擊戎狄,
征戰國四隅。
筑城千載利,
集詩更傳奇。
【景點介紹】:
平遙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遙縣內,被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市之一。
平遙古城是中國古代城市在明清時期的杰出范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歷史背景】:
平遙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間的周宣王時期,為西周大將尹吉甫駐軍于此而建。春秋時屬晉國,戰國屬趙國。秦置平陶縣,漢置中都縣,為宗親代王的都城。北魏改名為平遙縣。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舊墻垣基礎上重筑擴修,并全面包磚。以后景泰、正德、嘉靖、隆慶和萬歷各代進行過十次的補修和修葺,更新城樓,增設敵臺??滴跛氖辏ü?/SPAN>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經平遙,而筑了四面大城樓,使城池更加壯觀。平遙城墻總周長6163米,墻高約12米,把面積約2.25平方公里的平遙縣城一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
【歷史的感悟與啟示】:
如果不是今天發展旅游業,平遙很可能就是一座默默無聞的縣城。建立一座城池不稀奇,讓人覺得“神”的是建城的人 --- 不但懂建設,能領兵,還能搜集詩歌并整理成集。
【旅游趣事】:
幾經折騰,山西終于成了我的“地盤”,可E公司對M公司的并購導致很多事情都一天三變,咱還是想干什么趕緊干吧!太原和北京之間的航班只有一個,還是晚上到太原,早晨回北京,這就導致我在太原有三個整天的時間,一共就倆經銷商,陪一家吃一頓飯,兩個半天也足夠了!想想前一兩年熱播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就想著到喬家大院一游,看看平遙也不遠,干脆“一勺燴”了吧!頭天找好了車,第二天一大早就來了平遙。這時的平遙,遠沒到游人人山人海的地步,加上又是工作日,城里人并不多,可以踏踏實實地逛。兩個多小時后,感覺逛得差不多了,由于還想著喬家大院,就從另一條路轉回了城門口。
河南信陽
(2021. 04. 08)
借外兵 平內亂 無利
弒故主 立新王 失名
何苦來哉
【景點介紹】:
申伯樓是信陽市新建的八景之一,2010年竣工。該樓位于信陽市浉河區浉河公園內,樓有3層,高20多米,主樓面積631平方米,總占地面積1500余平方米。申伯樓為重檐歇山式,飛檐斗拱,黛瓦朱楹,造型別致,結構緊湊,既凝重端莊又古樸典雅。申伯樓設計是沿用信陽古八景中“奎樓晚照”中奎樓的形制,并繼承了八景之一的“申塔朝暉”中申塔的內涵,慎終追遠,緬懷先人。
【歷史背景】:
申伯樓的名字是根據古人名得來。炎帝的一支后裔姜姓受封申國,早期在陜西眉縣一帶,周宣王時期遷至南陽,稱西申,后遷至信陽,國都建在謝城(今平橋區長臺關),稱東申。周幽王時,申侯之女稱王后,生子宜臼,為太子。周幽王三年(前779年),褒國國君為贖罪向幽王獻美女褒姒,幽王專寵褒姒,并與她生有一子伯服。周幽王遂廢掉申后和宜臼。宜臼逃到申國,申侯為他建太子城(今平橋區長臺關)。前771年,申侯聯合繒國、西夷和犬戎起兵討周,殺周幽王于驪山下,在鄭國、晉國、衛國等諸侯的襄助下,宜臼即位,是為周平王,遷都城鎬京于洛邑,建立東周,開啟了春秋時代。
【歷史的感悟與啟示】:
申侯所為,缺乏遠見??!向犬戎借兵,兵借進來,你控制得了嗎?申國封地離鎬京那么遠,能有多大的利益呢?就算把親外孫子扶為新王,可殺的是他親爹,人家爺兒倆的關系比您爺兒倆近,疏不間親??!
【旅游趣事】:
在浉河公園里轉悠轉悠,就來到了這座樓前,雖然一看就是復建的,可畢竟是古建樣式,因而也就引起了關注。當看到匾額上“申伯樓”的時候,腦子里第一個閃現的還真是這位“烽火戲諸侯”時代的申侯,可隨即自己就否定了自己。其所為以中國傳統價值觀評判,涉嫌“弒君”啊,這可是“十惡”之首??!怎么會建樓紀念呢?這不和給趙高建個紀念物差不多么?回到酒店,上網一查,嘿!還真是紀念這位申侯的。是我的思想太僵化了么?
河南三門峽
(2014. 05. 28)
始封宗周邊,
東遷近崤函。
同姓鄰虞晉,
生存少空間。
【景點介紹】:
虢國博物館是在虢國墓地基礎上建立的一座遺址博物館。虢國墓地是一處規模宏大、等級齊全、排列有序且保存完好的西周、春秋時期大型邦國公墓,總面積約32.45平方米。自1956年,在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時被發現以來,先后經過四次鉆探和兩次大規模的發掘。己探明各類遺跡800余處,發掘清理了252座墓葬、7座車馬坑和3座馬坑,出土文物近3萬件,尤其是第二次發掘的2001號虢季墓和2009號虢仲墓曾分別被評為1990年、199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又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
【歷史背景】:
虢國是西周時期—個重要的姬姓封國,開國之君為周文王的弟弟虢叔。虢回原分封在寶雞附近地區,西周晚期,東遷到三門峽—帶,建都上陽(今三門峽市區李家窯村,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貴族墓地位于三門峽市區上村嶺上,公元前655年,被晉國采用“假虞滅虢”之計所滅。
【歷史的感悟與啟示】:
虢國是個奇怪的諸侯國 --- 一直在中央政府擔任卿士。某種說法是,虢國東遷是伴隨著平王東遷 --- 為了繼續擔任中央政府卿士的方便。在諸侯爭斗的春秋時期,或許虢國見諸于史籍的就是“假虞滅虢”。應了一句俗語 --- 偏疼的果子不上色。
【旅游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