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23)中央大街,建筑藝術博物館

標簽:
哈爾濱中央大街中國大街歐洲風情一條街亞洲第一街建筑藝術博物館 |
分類: 長江以北 |
哈爾濱(23)中央大街,建筑藝術博物館
沒到過中央大街,就不能說去過哈爾濱。
1898年,哈爾濱開始大規模修筑鐵路和建城,來自關內及鄰省的勞工,大量涌入哈爾濱。原沿江地段是古河道,盡是荒涼低洼的草甸子,運送鐵路器材的馬車,在泥濘中開出一條土道,形成中央大街的雛形。
因周邊都住著中國勞工,初稱“中國大街”。由于埠頭區的建立,人員集聚,俄人的雜貨鋪子也多起來,兩側多為歐式建筑,牌匾多用俄文,猶如外國城市一般。
1924年5月,俄國工程師設計并監工,為“中國大街”鋪花崗巖石塊路,大街頓顯華貴,1925年改稱“中央大街”。
成為國際商埠的哈爾濱,先后有33個國家的16萬余僑民聚集這里,19個國家設領事館。與此同時,中國民族資本也有較大發展,哈爾濱成為北滿經濟中心和國際都市。
1986年,中央大街確定為保護街路,1997年改造成全國第一條商業步行街,北起松花江防洪紀念塔,南至新陽廣場,全長1450米。目前是亞洲最大最長的步行街,市級保護建筑13棟,其中還有國級保護建筑。
71棟歐式及仿歐式建筑,聚集了歐洲文藝復興、巴洛克、折衷主義等近300年多種風格流派,涵蓋西方建筑最有影響的四大建筑流派。
這個歐洲建筑的藝術長廊,五步一典,十步一觀,號稱“歐洲風情一條街”、“亞洲第一街”,每到夜晚流光溢彩,是哈爾濱一道亮麗風景線。
大多歐樓,都有半地下室或地下室,這就是要下樓梯進入的地下商鋪。